我们与欧洲品牌的差距在哪里

应当承认,国产无溶剂复合设备技术这几年取得了明显进步,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同行。但是,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我们与欧洲品牌为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是明显的。 

1. 原创少,模仿多。

目前国产设备制造商有近30家,总体而言,技术处于跟随状态。从原理上进行创新的厂家很少,在整机上有自己独特设计思路的厂家不多。

有的公司完全是仿制,根据国外机器的说明书或维修手册的部分图纸、或在进行测绘基础上就开始样机生产。有些公司甚至从机器外观、结构甚至技术参数都模仿或照搬欧洲品牌。

国际技术领先的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原创思路、独特技术和产品系列,不仅欧洲制造商是如此,常被忽略的日本制造商也是如此。他们总是创造自己的技术体系,从而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。

2. 虚假宣传,自我膨胀。

近几年,国内市场竞争加剧,各种不规范行为层出不穷。

部分制造商投机心理严重,热衷于炒概念、编数据,追求轰动效应和短期关注度。

有些企业做了小改进,就到处宣称“国内之最”;有些次要结构、非关键性用途改进,就申请专利来唬人。

更常见的是在广告宣传中使用虚假功能或指标,吸引新入行的用户。把概念当技术,把愿望当现实。根据我们的观察,不断宣传新概念、新技术,甚至宣传所谓革命性突破的厂家,几乎没有一个实现过真正的技术落地。

这些年,国内市场无溶剂复合快速发展,设备销量较大,让部分供应商产生了错觉:自认为技术好,商业成功,有了品牌知名度。个别的甚至抛出豪言壮语:几年内要成为国际主导供应商。

正如一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的:国内总有些企业莫名其妙地高调!
但对于设备制造而言,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,技术的实现和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,通常不是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事。

3. 产品单一,技术低端。

国内大多数制造商就一两款产品,销售量有限,没有稳定的盈利,没有形成真正的研发和升级能力。

相当部分制造商扮演的角色是机器销售商,而不是系统方案供应商。他们见客户就谈机器、谈价格,不介绍工艺,不提醒使用注意事项,不提供用户需要的针对性解决方案,结果当然多是拼价格和付款方式。

这些年,国内无溶剂复合机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,设备价格越来越低,一台单价50万、40万的复合机随处可见。没有可靠品质,没有足够利润。如此下去,最后不可能有真正的受益者。

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:国内制造商多是宣称自己卖了多少台机器,从来不提单价和销售额。

欧洲供应商数十年的探索和沉淀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产品体系,展示给用户的是一个成熟丰满的形象:有品位、有竞争力、有利润! 

4. 市场全球支持能力有限。

目前,国内制造商综合支持能力普遍不足,更不说全球支持能力!

有些厂家为避免国内竞争,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,这是积极的举措。但是他们混淆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区别,没有充分的技术、人力、资质等各方面的准备,试图把国内做法搬到国外,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。

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,有的连CE标准和标志真正的含义都搞不清楚;有的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国际展览会;有的虽然在局部区域有过零星销售,但没有在任何区域市场形成过主导;有的把国内套路直接搬到国外,拼价格、随意承诺,在国内服务能力都跟不上,更谈不上国外技术支持了。

我曾经看到了一个同行提供给用户的技术对照表,格式相当规范,让人一看就觉得公司有档次。但我发现其中至少有70-80%的描述是似是而非的,错误不少,说蒙人一点不过分。有些公司简介和产品宣传册中英文错误百出,说明它们还只是一个local supplier! 

5. 品牌国际影响力弱。

国内制造商在国际市场的活动少、销量少、话语权少,同类设备总安装量不足全球拥有量的十分之一。

通泽从2009年开始产品出口,是国内同行最早系统开发国际市场的厂家,出口销量同行业最大,但到现在还只销售到35个国家和地区,与欧洲同行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仍然相差甚远。

国际品牌打造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沉淀,全球领先的技术、品质、支持能力和文化兼容性是全球品牌基础。而这些能力的打造,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提升,没有数十年的时光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。我们必须正视上述差距,脚踏实地,否则我们的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,我们也得不到预期的认同。

因此,通泽的口号仍然是学赶超欧洲同行。我们自以为这是一个实事求是、积极进取的逻辑和态度!

(供稿 左光申)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相关新闻